【腾讯云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

1931年11月7日,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了土地革命,建立了中华苏埃共和国。这是一个具有着独立货币、金融体系和强劲经济活力的国家政体。

然而,到了1934年,这个充满活力的国家,它的经济突然陷入了停滞,甚至可以说是崩溃。外加国民政府的层层围剿,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。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,中央政府不得不开始转移,这其实就是长征的开始。

很多人将长征的原因归结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,其实这个说法是片面的。第五次反围剿失败,它只是一一个表象。那你知道第五次反围剿,为什么会失败吗?

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由于我们的政权,我们的军队缺少了人民的支持。那人民为什么没有支持我们呢?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苏区当时已经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,人心开始涣散,没有了人民的支持。第五次反围剿失败,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。

1927年3月,蒋介石发起了清党运动,地处上海的中央处境已经非常危险。他们效仿苏联十月革命,以工人阶级为主体,将斗争方向改为了武装斗争。但是随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失败,毛主席和朱老总在经过艰苦卓绝的转战南北后,最终在在农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。

对于这种全新的斗争模式,党中央是没有经验的。虽然在初期,毛主席在团结农民方面做的卓有成效,但是党中央当时的工作中心都放在了工人斗争上。毕竟抛开成功的案例,去探索新的斗争模式,无疑会增加失败的风险。

所以,对于这种农村斗争的新模式,党中央不但没有给予积极的支持,反而对于毛主席当时的很多做法进行干涉掣肘。

但是由于工人阶级的力量实在是太过单薄,外加其眼光的局限性,最终,这种以城市暴动为主线的模式宣告失败。就这样,党中央不得不把目光聚集到了农村。

农村根据地建设的工作被提上日程后,他的管理权自然也就落到了以王明为首的党中央的手中。

1930年底开始,蒋介石对红军开始进行围剿。到一九三一年,国民党的三次围剿,红军在毛主的领导下大获全胜。最后还把福建和江西的根据地连成了一片,形成了中央苏区。

这个时候,毛主席虽然是中华苏维埃的国家主席,但是最终决策权依然在以王明为首的党中央手里,而王明直接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。

1931年11月1日,王明到苏区后做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开会批评毛主席。他说让农民拥有土地,就是让无产阶级变成有产阶级,这是富农路线,协助商人经商,就是走资本主义的道路,让部队打游击,并且发展生产,就是右倾保守,按照经验教训办事,就是狭隘的经验论。毛主席在古田会议上提出的,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,被炮轰为“党包办一切,不服从中央指挥”,以上内容其实就是为期五天的赣南会议。

会后,毛主席不得不告病回到了后方。此后,王明接手苏区领导权,否定毛主席的做法,并且指挥红军进攻赣州,红军很快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窘境。

苏区经王明这么一折腾,经济困扰,人心开始浮动。无奈之下,红军部队决策权只好再次移交到毛主席的手中。毛主席先是用预备役部队给红军的主力解围,然后率领红军进攻国民党防守相对薄弱的福建漳州。

在取得了胜利后,毛主席继续沿用了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的老做法,恢复建立根据地时颁布的各种政策和措施,这才逐渐使得苏区经济得以恢复。苏埃政府也因此获得了运转需要的资金和大量的军事物资。

1932年8月,毛主席与党中央在策略上再起冲突。毛主席认为,苏区的群众基础是红军以弱胜强的根本保障。而党中央认为,目前红军的实力相对强大,仍应当以工人阶级为基础,率先攻打敌人的城市,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农村。

当时苏联路线依旧是中央的主流思想,红军的指挥权是由朱老总和周总理来负责。对于毛主席的策略和方针,朱老总和周总理是支持的。他们依照毛主席前三次反围剿的经验,打败了前来围剿的50万国民党军队,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。

此时,苏区的绝对领导权又回到了王明的手中。他开始实行他心心念念的所谓土地经济政策,又叫“消灭剥削论”。

说的具体一点,就是将地主、富农的土地、工具等全部没收归政府所有,农民对土地仅仅是具有使用权和收益权。地主不再分得土地,富农分差地,耕牛以及各种工具由政府统一分配使用,取消封建家长制,想做什么工作可以自己去应聘。这种做法确实先进,所以大部分的共产党人当时是赞同这种做法的。

但是,由于这种做法太过偏激,他们把有过雇佣行为的农民都定义为富农。这种过分的打击,直接导致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逃往了白区,一部分成为奸细,一部分人直接成为土匪,从而使得苏区很多人直接走向了红军的对立面,根据地的群众基础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。

同时,农民分得土地后,根本就不敢多干,生怕一不小心成为富农,从此永不翻身,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被彻底打消。他们还没收商人的财产,使本就物资匮乏的苏区更加是雪上加霜,商业活动几乎为零。

王明的这一套组合拳下来,不但破坏掉了毛主席建立根据地时建立的群众基础,还直接彻底搞砸了苏区的经济。

同时,在拒绝军阀主义的倡导下,王明强调,军人的工作就是打仗,禁止军队参加生产,禁止军队从事武装的商业买卖,禁止军队自行筹款。他通过大幅的提高,农民赋税来增加政府收入。一时间,苏区人民叫苦连天,很多人连生活都无从保障。

但是巨大的军费开支以及各种政府开支的缺口,仍然还是一个天文数字。于是,王明又采取了新的手段,疯狂的印钞,大量的发放公贷,但是他又还不上,苏区金融体系迅速崩溃。

还有一件事情,就是王明的盲目扩军,导致生产力急缺。从1931年到1933年,仅两年时间,红军就从4万扩张到了20万。这个时候,苏区的经济已经是一片萧条,百姓开始大量地外逃,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苏区群众基础,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。

1933年9月,第五次反围剿开始,王明依然是我行我素。军事上奉行打阵地战,经济上坚持消灭破剥削。对于毛主席提出的游击战和经济政策置若罔闻。

1934年10月,第五次反围剿失败,为避开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围追堵截,保存中央主力空军的力量,中央决定退出根据地,被迫进行战略性转移,也就是开始长征。

第五次反围剿失败,只是一个时间问题。他是迫使红军长征的表现。王明错误领导下的根据地经济大崩溃,民心流失,才是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腾讯云图,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。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,模板丰富,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。
Top